青年教师共研教学新路径赋能高质量课堂建设
2025年8月20日,武汉晴川学院北斗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第三教研组在实验楼1-408教室开展了以“技术融合·教学创新”为主题的磨课研讨活动。方洁、石雄、胡立伟、何凡、田迎霜等骨干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讲课—互评—优化”的闭环模式,针对评估周教学内容展开深度碰撞,旨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强化课堂设计与技术应用的融合创新。
一、聚焦实践能力:嵌入式开发教学新探索
胡立伟老师以《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为范例,现场演示开发环境搭建全流程。课程从ZYNQ硬件架构认知切入,逐步展开交叉编译器安装、NFS服务配置、网络互通测试等实操环节,并通过LED控制与蜂鸣器操作案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其独创的“多方案对比教学法”(FTP/NFS/共享文件夹传输模式、桥接/NAT网络场景分析)获得教研组高度评价。互评环节中,教师们建议深化ZYNQ软硬件协同机制讲解,并增设小组故障排查任务,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异常处理预判能力。

二、分层教学设计:理论衔接实践的双向突破
方洁老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创新采用“问题链驱动教学法”。通过搭建数据传输动态模型,引导学生逐层剖析数据链路层的三大核心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与差错检验。其逻辑严密的论证和形象化案例获得一致认可。教研组建议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网络安全时事实现价值引领的“润物无声”。

田迎霜老师则依托立创EDA平台,开展《电子线路CAD》实战教学。以STM32核心板原理图设计为项目载体,系统拆解器件库调用、引脚连接规范及DRC检查等关键步骤。其“案例贯穿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工程规范意识。教研组提出优化方向:深化核心器件(如电源管理芯片)选型原理的讲解,建立参数匹配与功能适配的认知闭环。

三、产教深度融合:技术应用课堂落地生根
石雄老师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在《ZigBee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整合CC2530实验箱资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验证-设备管理”三阶教学,强化学生对ZigBee协议栈开发与硬件调试能力的掌握。教研组特别强调需夯实51单片机基础衔接,并建立实验箱模块清点制度,保障实践教学高效运行。

何凡老师的《SQL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则彰显项目化教学特色。通过Where条件查询与Join连接查询的案例精讲,引导学生分组完成数据库设计项目,实现知识运用与协作能力的双提升。教研组建议进一步优化课时分配机制:基础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核心难点融入多元教学方法。

四、磨课成果凝练:教学创新共识落地
本次磨课活动达成三大核心共识:
1.技术实操分层化——开发环境搭建等实践课程需构建“认知-操作-调试”渐进体系;
2.教学设计问题化——通过逻辑问题链驱动理论深度理解;
3.评价机制动态化——建立实验设备管理规范与课堂实时反馈机制。
“此次磨课不仅是教学技巧的打磨,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师团队对技术前沿的敏锐把握、对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将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注入核心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一课多磨”教研机制,以技术融合为锚点,以课堂创新为引擎,全力锻造具备晴川特色的金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