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定位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是面向未来智能交通与时空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创新平台,深度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AI)算法与自动驾驶技术,致力于推动“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其主要用途包括:
技术研发与创新
探索北斗时空数据与AI算法的协同优化(如高精度定位修正、动态环境感知);
研发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多源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与车路协同技术;
构建智能交通仿真系统,支持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物流等场景验证。
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精通“北斗+AI+自动驾驶”技术的跨学科人才,覆盖算法开发、系统集成与行业应用全链条。
产业服务与成果转化
联合车企、地图服务商与智慧城市运营商,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自动驾驶测试平台与数据解决方案。
核心实验器材与功能
实验室配备“北斗+AI+自动驾驶”全链路研发设备,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时空数据平台
设备:北斗多频接收机、时空数据服务器、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INS);
功能:实时采集厘米级定位数据,支持动态轨迹修正与多源时空数据(如地图、气象)融合分析。
自动驾驶研发平台
设备:自动驾驶教具车、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目摄像头、车载计算单元;
功能:支持环境感知、SLAM建图、路径规划算法开发与实车测试。
人工智能训练与仿真系统
设备:高性能计算集群、自动驾驶仿真软件;
功能:训练AI感知与决策模型,模拟复杂交通场景(如极端天气、突发障碍)。
车路协同测试环境
设备:路侧单元(RSU)、V2X通信模块、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功能:验证车-路-云协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优化交通流与安全性。
三、可开设的核心课程
实验室支撑“理论+实践+跨学科”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课程
《北斗导航与时空大数据》
《自动驾驶系统原理与传感器技术》
《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技术融合课程
《多源传感器融合与SLAM算法》
《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修正与AI决策》
《车路协同与智能交通系统》
实践开发课程
自动驾驶感知模块开发(Python/PyTorch)
北斗+AI轨迹预测与路径规划实验
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实战
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创新实践项目
自动驾驶挑战赛:学生团队利用实验室车辆完成指定场景(如园区物流配送)的无人驾驶任务,综合评估定位精度与AI决策能力。
北斗+AI数据建模竞赛:基于北斗时空数据训练AI模型,优化城市交通拥堵预测或车辆轨迹纠偏。
校企联合实训
与车企合作开展“实车路测数据标注与分析”项目,参与真实自动驾驶研发流程。
联合地图服务商,开发北斗高精度地图的动态更新算法。
科研与科普活动
组织“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学术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北斗与AI融合案例;
面向附近中小学生开设“无人驾驶科普工坊”,演示自动驾驶小车避障与路径规划。
实验室特色
全链路技术覆盖:从北斗定位、AI算法到自动驾驶系统集成,打通技术闭环。
真实场景驱动:依托实车平台与仿真系统,模拟城市道路、港口物流等复杂场景。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小狮、东风汽车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落地。
北斗高精度定位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时空智能驱动未来交通”为愿景,通过跨学科技术融合与场景化实践,培养面向智能网联时代的领军人才,助力我省自动驾驶技术与智慧交通产业的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