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时空通感融合应用实验室是以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为核心,融合远程自动驾驶技术、5G/V2X通信与云端协同控制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其定位与用途包括:
技术展示与科普教育
北斗时空展厅:通过全息投影、实景模型等展示北斗技术在交通、农业、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面向公众普及时空信息技术。
远程自动驾驶实验室:聚焦无人车远程操控、云端决策与车路协同技术研发,推动自动驾驶在物流、矿区、城市交通等场景的落地。
科研与产业服务
开发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地图动态更新算法与远程驾驶安全控制协议;
为车企、物流企业提供自动驾驶远程监控与云控平台测试服务。
跨学科人才培养
培养“北斗+自动驾驶+5G通信技术”复合型人才,覆盖硬件开发、算法优化与系统集成全链条。
核心实验器材与功能
实验室分为展厅与教学研发区,配备前沿设备支撑科研、教学与展示:
北斗高精度定位演示系统
设备:北斗多频接收机、动态轨迹显示大屏、航天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实景模型;
功能:实时展示厘米级定位精度,模拟复杂场景下的定位效果。
智能交通互动体验区
设备:自动驾驶教具车;
功能:观众可通过触控屏操控小车完成避障、路径规划等任务。
超视距远程驾驶舱与云控平台
设备:驾驶模拟舱、5G通信基站、云端决策服务器;
功能:支持驾驶员远程接管无人车,验证低时延通信与紧急制动算法。
多源感知与高精度定位系统
设备:激光雷达、北斗/惯性导航组合终端、边缘计算单元;
功能:实现车辆在无GNSS信号环境(如地下车库)的自主定位与导航。
车路协同仿真测试
设备:智能路侧单元(RSU)、虚拟交通信号灯、气象模拟装置;
功能:模拟雨雪、大雾等极端天气下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
可开设的核心课程
实验室支撑“展示+实践+研发”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课程
《北斗导航原理与时空大数据分析》
《自动驾驶系统架构与5G通信技术》
《高精度地图与车路协同技术》
技术融合课程
远程驾驶控制算法开发(ROS/Python)
北斗/惯性导航多源融合定位实验
云端决策与边缘计算实战
应用实践课程
智能交通实景设计与场景建模
远程自动驾驶安全攻防演练
车路协同仿真系统开发(CARLA/SUMO)
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科普与创新竞赛
北斗时空技术挑战赛:学生团队利用展厅沙盘设计智慧城市交通方案,优化北斗定位与车流调度算法。
远程驾驶竞速赛:在实验室舱中远程操控无人车完成矿区、港口等场景的运输任务,比拼操控效率与安全性。
校企联合项目
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无人配送车远程监控系统”,参与真实场景数据采集与算法迭代;
联合通信运营商,测试5G网络切片技术在远程驾驶中的稳定性。
科研与公众教育
面向附近中小学生开展“无人车探秘日”,通过展厅互动设备演示自动驾驶原理;
举办“北斗+自动驾驶”技术论坛,邀请教授、企业专家分享矿区无人驾驶、灾害救援等案例。
五、实验室特色
虚实结合:展厅以直观体验普及技术,实验室以真实设备支撑深度研发,形成“科普—教学—产业”闭环。
远程操控与云端协同:突破地理限制,实现跨区域无人车远程测试与多车协同调度。
跨学科联动:融合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交通运输等学科,推动北斗时空技术与自动驾驶场景化应用。
北斗时空通感融合应用实验室,以“时空赋能驾驶,云端驱动未来”为愿景,通过展示、教学与研发的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智能交通领域的高端人才,为我省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与北斗全球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人才培养支撑。